从2013年到2020年,谈了7年的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终于落地,这是中国和欧洲之间的一件大事。
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堪称中国和欧洲之间最艰难的谈判之一,让我们来看看到底有多难。
1、七年之痒还是七年之喜?
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这事,说来话长,起点还在2013年。2013 年 10 月,欧盟理事会委托欧盟委员会代表欧盟与中国就投资协定进行谈判,中欧投资协定谈判首次宣布。
第一轮谈判于 2014 年 1 月举行,周而复始的谈判进展持续了6年,直到最近,才有消息说欧盟和中国将达成协议,全部的过程近7年。
人有七年之痒,中国和欧盟的7年,有过曲折,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,中欧双边关系突飞猛进是毋庸置疑的,这也是中欧全面投资协定一直在推进的基础。
今天,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结果揭晓,是喜!
2、谈了35轮,难度在哪里?
截至本月初,7年间,为了这个协定中欧已经进行了35轮谈判,中间艰难,不言而喻。不了解的人会问:难度到底在哪里?
这要从谈判的内容说起,早在双方刚开始谈判的时候,协定的名字其实是中欧BIT,也就是"中欧投资协定"。
从第24轮谈判开始,中国和欧盟都发现大家要谈的范围越来越广,于是改名为"中欧全面投资协定"。这中间的差异,在于多了"全面"两个字。
为什么要加"全面"这两个字?所谓BIT投资协定,针对的主要是贸易争端和投资纠纷。随着中国的飞速发展,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,都发生了很大变化,一个投资协定已经解决不了问题。这时,全面投资协定就恰如其实。
因为全面,所以顾虑多,问题多,要谈的多。欧盟就总是抱怨中国未能兑现解除对欧盟投资限制的承诺,而中国对欧盟限制中资,也有自己的想法。对中国和欧盟这两个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体而言,想要达成一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。
3、中国和欧盟怎么看?
对中国来说,这个协定的意义非同小可。如果可以成功签订,这将是中国缔结的第一个全面的、综合性的投资保护协定,主要涵盖投资自由化、投资保护、争端解决和可持续发展等四方面内容。
对欧盟来说,成功签下这份协定,意味着欧盟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市场的利好又增加了比重。对欧盟27个成员国来说,这无疑是好事。一位欧盟外交官表示,没有任何一个成员国想要停止,所有代表都对谈判取得的新进展感到高兴。
当然,内部争议还是有的,欧委会也承认:"这不是一笔完美的交易。"
说到这里,不得不感谢德国,作为欧盟的火车头和老大哥,德国的态度至关重要。
很多欧洲人认为,这场谈判,其实主要是中国和德国的谈判,主要在北京和柏林之间举行。关键时刻,德国传递给欧盟的声音是,从未来一段时间看,现在签订协定,这将是中国对欧洲给出的最好条件。
其中,力挺中国的,至关重要的力量是德国总理默克尔。德国内部的消息称,在德国的努力下,对投资协定"政治支持的道路已经铺平"。这有两层意思:首先,德国作为欧洲理事会轮值主席国,任期画上圆满句号。其次,将要结束自己最后一个任期的默克尔,对协定的不懈努力终于收到了回报。
默克尔在任期间 ,访华高达12次,其中最短间隔不到3个月,无论在世界,还是在欧洲,这样的访华频次,都是少见的。也因此,默克尔更了解中国的发展,也更能看到中国的发展给欧洲带来的机遇。